買到違建不怕拆?價低「產權超複雜」

違建無法辦理產權登記

根據《民法》第 758 條規定:「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也就是說,違章建築無法辦理產權登記,理論上也不能取得所有權移轉。

專家指出,法院雖然承認違建買賣行為的存在,但買方取得的並非「所有權」,而僅是「實質處分權」,也就是使用權。然而,一般違建未經主管機關核定,依法隨時可能面臨拆除風險,尤其涉及公安危險時,更可能隨時被舉報並立即拆除。此外,違建通常缺乏完整的結構計算,居住安全性也備受質疑。

例外情況:法拍違建

唯一的例外情況是透過法院拍賣取得違建,因為法院會核發權利移轉證書,因此在實務上可認定買受人取得違建的所有權。然而,即便透過法拍取得違建,其拆除風險仍然存在,民眾在購買前應仔細評估。

避免糾紛:先檢視買賣契約

如果不小心買到違建,應該先檢視買賣契約的相關條款。根據規定,成屋買賣時,賣方應明確記載建物現況確認書,而其中第一條便是「違建說明」:

    1.賣方已明確記載違建內容

    若契約中已清楚標示該建物為違建,則買方需自行承擔風險,未來若被拆除,無法向賣方求償。

    2.賣方未記載或刻意隱瞞

    若賣方未誠實揭露違建資訊,買方可依法向賣方求償,甚至可訴諸法律。

    因此,專家建議,購買中古屋時,應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房屋檢驗,以避免購買到違建後產生爭議。

    違建查詢方式

    民眾若擔心購買的房屋是否為違建,可透過各縣市政府提供的「違章建築查詢系統」,查詢相關資訊。通常只需提供案件編號、地址或擁有者資訊,即可查詢該違建的處理進度。建議購屋前先行查詢,確保房屋狀況合法。

    結論

    購買違建雖然價格較低,但風險極高,最主要的問題包括:

    • 產權無法登記,僅取得使用權。

    • 可能隨時被拆除,特別是涉及公安危險的違建。

    • 若賣方未明確告知違建情況,買方可依法求償。

    • 可透過違建查詢系統事先確認建築合法性。

    專家提醒,購買房屋時,應詳細檢視契約內容,並諮詢專業人士,以降低風險,避免因違建問題而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