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房市殺價空間變大了 2025年市場漸往買方傾斜

房市風向轉變 殺價空間擴大

隨著2025年來臨,台灣房市的買賣氛圍已經逐漸轉變,市場開始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根據住商機構統計,截至2025年2月中旬,除了台中市以外,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等五都的房價殺價空間均明顯擴大,買方議價的機會增加,顯示出賣方對價格的堅持已經鬆動。

從統計數據來看,五都的議價率相較去年同期平均增加2至6個百分點,其中以新北市、桃園市增加幅度最大,顯示2024年第三季央行打炒房政策奏效,市場情緒逐漸冷卻,許多買方開始更有談判空間,而賣方則不再像過去幾年那樣強硬堅持高價。

議價率全面提升 各都成交情況分析

1. 議價率變動趨勢

對比2024年與2025年的成交狀況,去年初全台房市買氣旺盛,當時六都的房屋議價率皆低於15%,賣方多半不願意降價。然而,在央行祭出限貸令與信用管制後,房市降溫,價格談判的空間開始放大,買方得以有更多折扣空間來爭取理想房價。

根據統計,2025年2月中旬六都的議價率變化如下:

  • 新北市:議價率提升 5.8 個百分點
  • 桃園市:議價率提升 5.7 個百分點
  • 台南市:議價率提升 5.0 個百分點
  • 高雄市:議價率提升 4.5 個百分點
  • 台北市:議價率提升 4.0 個百分點
  • 台中市:議價率維持平盤

其中,台南市的議價率來到 19.5%,位居全台之冠,桃園市與新北市分別為 18.2%15.8%,高雄市與台北市則維持在 15.8%14.7%

2. 房屋成交天數變化

在成交速度方面,新北市與高雄市的房屋銷售速度最快,平均約 56天 內就能賣出一戶。相較之下,台北市與桃園市的房屋銷售時間較長,分別為 79.8天78.2天,顯示高總價區域的買方態度更為保守,市場冷卻程度較為明顯。

各都的平均房屋銷售時間如下:

  • 新北市:55.9天
  • 高雄市:56.2天
  • 台南市:62.3天
  • 台中市:64.9天
  • 桃園市:78.2天
  • 台北市:79.8天

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市、台中市與高雄市的成交天數有所縮短,但議價率仍然上揚,顯示這些地區的房價雖然仍具吸引力,但買方也逐漸掌握更多議價主導權。

為何買方市場逐漸成形?

1. 央行打炒房效應顯現

自2024年第三季以來,央行對於房市的調控措施陸續生效,包括限貸令、信用管制與銀行貸款成數限制,使得投資型買盤受到嚴格壓制,市場需求明顯降溫。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去因投資需求過熱而過度膨脹的房價開始出現鬆動,議價率上升,房價修正的壓力也逐漸浮現。

2. 市場信心動搖 買方態度保守

由於全球經濟狀況仍存在變數,加上國內政策影響,許多買方不再急於進場,而是選擇觀望市場變化。特別是在總價較高的房市,例如台北市與桃園市,買方更趨向謹慎,這使得賣方為了順利成交,必須提供更大的議價空間。

3. 重劃區與親民房價區域受影響最深

從數據來看,議價空間增幅最大的區域,多半集中在重劃區與親民房價區域,例如桃園市與台南市。這些地區原本因為推案量大、房價較為平易近人,吸引許多首購族與自住買方。然而,隨著市場降溫,這些區域的賣壓增加,建商與屋主必須提供更多價格優惠來吸引買方。

未來展望:2025年房市走向

展望2025年,台灣房市預計將持續受到政策影響,買方市場的趨勢可能會更為明顯。以下幾點將影響房市走向:

1.政策面持續影響

    • 若央行進一步收緊貸款政策,市場將進一步降溫,房價可能進一步修正。
    • 若政府推出刺激房市措施,則市場可能回溫,但短期內仍以觀望為主。

      2.買方心態轉變

        • 買方將更注重房屋價格與實際價值,對於不合理高價物件的興趣降低。
        • 具有地段、學區、交通優勢的房產仍將保持競爭力,但過度炒作的區域房價可能出現回調。

          3.建商與屋主態度變化

          • 若市場交易量持續下滑,建商與屋主可能願意提供更多折扣來吸引買方。
          • 部分建商可能選擇放緩推案,等待市場回暖再進行銷售。

          結語

          2025年,台灣房市明顯進入降溫期,買方市場正在成形,五都房價的殺價空間逐漸擴大,買方擁有更多議價權利。然而,市場變數仍然存在,房價是否會進一步修正,仍需觀察政策走向與市場需求變化。對於有購屋需求的買方而言,現階段是進場談價的好時機,但仍應審慎評估個人財務狀況,選擇具備長期保值性的物件。

          至於賣方,面對市場變遷,應適度調整價格策略,以符合市場現況,提高成交機會。總體而言,台灣房市正進入新一波調整期,未來房價走勢將取決於市場供需、政策影響及買方心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