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 2 小時前 點閱: 4 2025年商用不動產熱潮來襲 成交額破千億創新高根據多家商仲業者統計,截至2025年9月10日,全台商用不動產累積成交總額已達1,038億元,遠超過去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3季尚未結束,已經突破千億門檻,顯示企業購置不動產動能依然強勁。在所有商用不動產類型中,工業地產表現最為亮眼,累積成交金額達600億元,占整體比重高達58%,成為拉抬總體市場的最大推手。其次為辦公室類型,累積金額311億元,占約30%;商場、店面等零售型不動產則約127億元,占比約12%。此一現象反映出企業在全球經濟變局下,調整資本支出策略,聚焦於自用與核心營運所需資產的投資方向。工業地產火熱 科技大廠搶購廠房自用AI與製造升級驅動需求 自用買盤占81%今年企業購買商用不動產的目的以「自用」為主,高達**81%**的法人購買皆屬於自用性質。其中,工業地產成為法人購置首選,科技製造業者為擴大產能,持續加碼購置廠房。包含台達電、日月光、美光等科技巨頭,皆於2025年前三季積極布局工業地產,購廠動作頻繁。反映出在AI、半導體與製造升級浪潮下,企業加速資本支出,用以因應未來營運與技術整合需求。桃園穩居熱區 法人砸370億搶進從區域分布來看,桃園地區再度蟬聯企業進駐熱點。今年截至9月10日,光是上市櫃法人在桃園的商用不動產購置金額就高達370億元,占整體法人交易比重極高。桃園具備以下優勢:◆鄰近國際機場,交通便捷◆擁有完整工業供應鏈◆廠辦產品供給穩定◆地價相對雙北區域具吸引力這些條件讓桃園成為製造業、科技業設立營運中心與工廠首選。辦公室交易穩健 企業偏好屋齡5年內產品「小換大、舊換新」資產策略帶動辦公室買氣雖然整體辦公室類型交易金額不及工業地產,但仍維持相對穩健的表現。根據統計,今年上市櫃法人共完成44筆辦公室交易,其中24筆屬於屋齡5年內的新案,比例超過5成。這反映出企業對於辦公環境升級的需求,配合數位轉型、AI導入、彈性工作與品牌形象策略,企業傾向汰換老舊辦公空間,朝向:◆坪數較大(因應成長與部門整合)◆屋齡較新(追求節能、智慧化設計)◆地點佳(如台北市內科、信義計畫區)這類資產的交易活絡,也間接提升了辦公室市場的整體信心。壽險業重返市場 資金鎖定核心地段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71億元 聚焦台北商圈經過近年資本市場波動與政策調整,壽險資金近期重返商用不動產市場。今年截至9月10日,壽險法人在商用不動產市場累積投資金額達71億元,主要集中於台北市核心商圈的標的。具代表性的交易包括:◆富邦人壽以28億元購入「星聚點KTV台北旗艦館」◆台灣產物保險以20億元購買台北大同區全棟辦公大樓◆台灣人壽以約15億元取得內湖科技園區安康段廠辦大樓這些交易類型涵蓋辦公室、娛樂空間與工業辦公混合型產品,皆位於蛋黃區精華地段,顯示壽險業者將目光重新拉回「長期持有、穩定收益」的不動產資產。結語:企業與機構資金同步進場 商用不動產市場展望穩健2025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的強勁表現,來自企業擴張、自用需求強烈,以及壽險與法人資金同步進場的結果。雖然全球景氣仍存變數,但AI發展、供應鏈重組與數位轉型等長期結構性趨勢,已推動企業重新思考空間與資產配置。其中,工業地產已成為資本支出的首選,桃園等地更成企業搶進熱區;辦公室市場則在更新需求與數位轉型下展現潛力。加上保險業者重返核心商圈投資市場,顯示長期資金對不動產的信心仍穩。展望未來,商用不動產市場有望在政策支持、產業升級與資金活水共同加持下,延續穩健成長態勢,並成為台灣經濟轉型中的關鍵支撐力量。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