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重啟降息:歷史數據揭示美股一年平均上漲16%的潛力」

聯準會重啟降息:關鍵時刻與政策背景

勞動市場與通膨回落成為降息主要推手

2025年9月FOMC會議上,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宣布降息一碼(25個基點),這是自2022年升息循環結束後首次真正重啟寬鬆政策。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指出,近期勞動市場放緩、就業成長減速是本次政策轉向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在點陣圖(Dot Plot)中,官員預測顯示2025年全年可能總計降息兩碼,代表今年底前仍具備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空間。

通膨下行趨勢穩定

近期公布的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率回落至2.3%,接近聯準會設定的2%通膨目標。這使決策者更有信心透過降息支持經濟成長,而不必擔憂再度引發通膨壓力。

聯準會與歐洲央行的政策分歧

與聯準會相比,歐洲央行(ECB)已在本輪降息循環中領先一步,自2024年中起已累計降息超過2%。然而,目前歐洲已接近利率下限,政策空間有限;相對之下,聯準會的利率仍高於4%,仍具備更大操作彈性。

此差異使美國在全球資金流動中更具吸引力,也強化了美元資產的投資價值。


歷史數據支持:降息後,美股表現可期

國泰投顧統計數據:一年平均上漲16%

根據國泰投顧研究,美國聯準會在歷史上每次重啟降息後,美股(以S&P 500為代表)平均在接下來一年內上漲16%;若排除經濟衰退的年份,漲幅更可達17%。

關鍵原因:

◆降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投資與資本支出。

降息提高估值空間(Valuation Expansion),尤其對成長型股票有利。

降息強化市場風險偏好,資金由債市轉向股市。

美股續創歷史新高的三大推力

1.降息預期:投資人普遍預期2025年底前至少降息兩碼,市場已提前反應。

2.企業財報強勁:2025年第二季企業獲利普遍優於預期,S&P 500中有超過75%公司超標。

3.資本支出與回購帶動股價:企業自由現金流增加,股票回購動能強勁。


財政政策同步發力:大而美法案(OBBBA)的市場影響

減稅+折舊優惠=企業自由現金流大增

2025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被稱為“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的財政刺激方案,其中包含:

對家戶與企業減稅。

提供企業資本支出加速折舊與攤銷優惠。

鼓勵科技研發與綠能投資。

根據市場預估,科技巨頭(例如Apple、Nvidia、Microsoft等)將因此受惠,自由現金流有望在2025年增加逾600億美元,這為企業加碼股票回購與資本支出創造條件。

股票回購金額創新高

截至2025年9月,美國企業回購金額已突破8,000億美元,逼近2022年創下的歷史紀錄。這不僅支撐股價,也反映出企業對未來營運前景的信心。

美股七雄引領:資本支出與EPS雙雙成長

資本支出與企業獲利形成正循環

以美股“七雄”(Magnificent Seven)為代表的大型科技股,其資本支出今明兩年皆預估將達到雙位數成長。資本支出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向:

AI與雲端基礎建設擴張

晶片產能投資(如台積電、美光合作)

數位轉型與資料安全建設

這些投入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與生產效率,並反映於每股盈餘(EPS)的穩健增長。

每股盈餘(EPS)2025年上看12%增長

根據市場預估,S&P 500整體企業EPS在2025年將年增12%以上,其中資訊科技與金融兩大板塊貢獻最多,分別受惠於數位化與利差穩定擴大。


投資布局建議:基金與產業配置策略

摩根士丹利關鍵股票基金的投資邏輯

摩根士丹利美國關鍵股票基金(Morgan Stanley US Focus Fund)採用量化分析與基本面研究並行的方法,在控制風險(維持Beta值接近市場水準)下尋求長期成長潛力。

配置重點:

◆產業上:目前以金融資訊科技為主。

策略上:靈活調整於成長與價值型風格間切換。

股票挑選上:著重自由現金流穩健、ROE高、具產業龍頭地位者。

投資人建議

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可考慮透過主動型基金或ETF布局美股核心資產,並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配置科技、金融、消費與工業等成長性高的產業。


結語:政策轉折期的長線投資機會

聯準會在2025年重啟降息,標誌著貨幣政策由緊轉鬆,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與企業基本面改善,共同構成了推升美股的新一波動能。歷史數據顯示,這樣的環境下,美股一年後平均漲幅可達16%以上,特別是若排除衰退風險,投資回報表現更加可觀。

對投資人而言,當前正處於一個策略性資產配置的重要時刻。無論是透過主動型基金、ETF,或是聚焦於成長潛力高的產業龍頭企業,皆有望在這波政策與基本面共振的行情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