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 17 天前 點閱: 76 商用不動產穩健成長,科技業領頭擴張第三季交易金額近350億元,年減但仍具規模根據最新統計,2025年第三季台灣大型商用不動產(單筆3億元以上)成交金額為349億元,與第二季持平。雖然因去年同期台積電購廠墊高基期,使得年減率達44.6%,但整體交易規模仍維持高檔。累計前三季,商用不動產總交易金額達1,224億元,僅較去年同期小幅減少9%,顯示整體市場動能依然穩健。商用不動產交易熱絡,主要來自出口暢旺與經濟成長預期。主計總處近期上修2025年經濟成長率至4.45%,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後,台灣出口在8月呈現年增22.51%的強勢表現,拉動相關產業投資意願。科技業出手最積極,桃園與高雄成熱區科技業為第三季商用不動產交易的最大買家,單季投入金額高達222億元,占整體交易的63.8%,較前一季增加33%。兩大焦點交易包括:◆台達電斥資69.5億元購入泰豐輪胎位於桃園科技工業區的廠房,為近十年桃園市最高廠房交易紀錄。◆日月光半導體以65億元買下穩懋半導體位於南科高雄園區的新廠房,再度展現日月光集團在中南部的深耕策略。統計2024年至今,日月光集團(含矽品、日月光半導體)購置商用不動產總額達207億元,投資重點集中於台中與高雄,顯示中南部半導體供應鏈建置持續升溫。截至2025年第三季,科技業累積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突破503億元,雖較去年同期減少16%,但表現已遠優於預期,尤其在國際局勢不確定與關稅政策變化下,仍展現強大韌性。土地市場交易疲弱,與商用不動產走勢分歧第三季土地交易僅185億元,年減超過八成與商用不動產熱絡交易形成對比,土地市場自第二季起呈現冷卻現象,連續兩季低迷。第三季土地交易金額僅185億元,年減幅高達84.2%,創下近年新低。累計2025年前三季,土地交易總額為1,222億元,較去年同期驟減四成,顯示開發商與投資人對土地市場短期展望轉趨保守,可能受到原物料價格高漲、建築成本上升與利率不確定性影響。開發商投資轉向穩健策略,核心區商機成焦點雖然土地市場整體疲軟,但部分開發商與保險業者仍進行策略性投資。例如:◆富邦人壽以28億元購入「星聚點台北旗艦館」,進行售後回租操作。◆建商方面也開始聚焦於已具發展潛力的核心地段與廠辦再開發案。保險業、建商維持參與但趨保守保險業第三大買家,總投資120億元保險業在2025年前三季的商用不動產與土地投資總額達120億元,位居第三大買方。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減少約30%,顯示保險業對不動產的投資態度趨於保守。投資標的方面,今年保險業不再大舉布局工業不動產,而是回歸台北市精華區域,包括商辦與複合式商業空間,追求穩定收益與資產保值。利率環境限制保險業投資彈性雖然美國聯準會日前宣布降息1碼,但市場普遍預期台灣將延後至2026年才有機會跟進降息。若今年底前本地利率維持不變,保險業的投資門檻將從2.545%提高至2.72%,未來在不動產領域的投資將面臨更高報酬要求,進一步限制投資策略與動能。AI熱潮推升半導體需求,預期2026年市場續旺半導體供應鏈擴廠需求成關鍵動能AI產業快速發展,推升晶片需求,加速半導體產能建置。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等大廠皆持續擴張在台佈局,帶動整體工業用地與廠辦需求。擴廠後對辦公空間的需求也逐步顯現,特別是高規格預售辦公室與廠辦產品,成為建商下一階段積極投入的重點。未來市場觀察重點:科技業與利率政策展望2026年,科技業仍將是商用不動產市場的主力買家。然而需關注以下幾個變數:1.美中關係與出口政策:若貿易摩擦升高,科技業擴廠策略可能調整。2.利率環境變化:保險業與資金大戶投資策略受限,恐壓抑部分高價交易。3.區域供應鏈重組:中南部地區吸引更多半導體與AI產業群聚,將進一步帶動當地土地與商辦市場發展。結語:科技業引領,商用不動產維持成長動能儘管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高利率挑戰,2025年前三季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穩健,交易金額突破1,200億元,科技業、保險業與建商仍為市場主力。其中科技業特別顯示出強勁的資本支出與長期布局意圖,日月光、台達電的重大交易更突顯中南部科技聚落的發展潛力。相對而言,土地市場則顯現資金觀望氣氛,未來是否隨經濟復甦回暖,仍需密切觀察政策與資金動向。整體來看,商用不動產仍具結構性成長潛力,未來將聚焦於高科技產業擴張、核心區域資產重組,以及長期投資報酬率的重新評價。2026年,將是市場動能延續與結構轉型並進的關鍵一年。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