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陰霾再起 台積電法說與AI需求成台股多頭關鍵

國際局勢動盪:中美貿易戰再起火花

APEC峰會前夕衝突升高,談判籌碼各出招

美中原訂於10月底於南韓慶州舉行的APEC峰會,外界原本期待藉此推動「川習會」和解貿易僵局,然而事態發展卻急轉直下。中國在10月9日宣布擴大對稀土的出口管制,特別針對磁性材料與軍事用途的稀土合金,引發美方強烈不滿。

美國前總統川普立刻表態,要對中國商品追加100%關稅,雖然其後態度略為緩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亦強調「川習會尚未取消」,但市場的警覺心已大幅升高。中國則於10月14日進一步宣布,對韓國大型造船商韓華海洋旗下五家美國子公司進行制裁,回應美方對中船舶業進行301調查的行動。

這一連串互動,雖可能僅是雙方為即將到來的高層會談增加談判籌碼,但短期已對資本市場產生顯著影響,全球股市波動加劇。


美國經濟數據與利率政策動向

儘管政府一度停擺導致數據延遲發布,美國已確認將於10月24日公布9月的非農就業報告與CPI數據。根據最新數據顯示:

ISM製造業PMI為49.1,略高於市場預期的49,也高於前值48.7。

新訂單指數下滑至48.9,但生產與就業指數分別上升至51.0與45.3。

供應商交貨與庫存指數則反映供需調整進行中。

聯準會(Fed)目前將政策焦點轉向就業市場疲軟的風險,市場預期在年底前的兩次FOMC會議上,將各降息一碼(0.25%),展現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走向,有助於資產價格支撐。


台積電法說聚焦:半導體景氣風向球

法人關注七大議題

台積電將於10月16日舉行法說會,外界聚焦以下幾項關鍵議題:

1.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因應策略

2.第三季營收創新高後,全年財測是否上修

3.2奈米製程進度、客戶需求與產能利用率

4.平均銷售單價(ASP)與毛利率展望

5.海外設廠進度、資本支出與折舊攤提情況

6.AI應用需求是否持續驅動先進製程

7.成熟製程業務與中國市場風險控管策略

台積電第三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9,899億元,超出財測區間上緣,創單季歷史新高。法人預期,公司在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強勁帶動下,全年營收成長目標有機會上修至超過30%。


全球CSP資本支出增溫,支撐台積電訂單

根據TrendForce報告,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 Cloud、Meta等八大CSP業者今年總資本支出達4,202億美元,預期2026年有望突破5,200億美元。這些支出主要用於擴充AI伺服器、資料中心建設與雲端基礎設施更新。

台積電為全球先進製程的主要供應商,特別在NVIDIA、AMD、Apple、Google等客戶對AI晶片的強勁需求下,其5奈米與3奈米製程持續滿載,2奈米技術預期將於2025年進入量產,奠定未來成長基石。


台股基本面強勁,AI需求帶動多頭動能

上市櫃營收創歷史新高,獲利動能延續

根據統計,台灣上市櫃企業9月合計營收達4.69兆元,月增12.92%、年增14.87%,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單月創高家數達111家,是2025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個月份。

第三季整體營收達12.91兆元,亦創單季新高,季增7.53%、年增9.26%;前三季合計營收達36.44兆元,年增12.27%,整體企業營運表現優於預期。

在獲利方面,法人預估第三季整體獲利有望突破1.1兆元,前三季合計獲利上看3兆元,表現持續亮眼,反映AI與高效能運算相關供應鏈成長性依然強勁。


傳產與非電族群進入旺季,補上成長缺口

除了電子產業,非電子產業如航運、鋼鐵、塑化與汽車零組件等亦進入傳統旺季,出現營收回溫與毛利改善的現象。例如貨櫃航運近期受惠於紅海危機與船舶調度緊張,運價回升;而鋼鐵業則因中國內需啟動補庫存,也開始反映漲價效應。

GB300指數的持續放量顯示中小型股動能轉強,資金開始輪動至基本面良好但股價尚未完全反映的族群,提供投資人更多布局選擇。


結語:風險與機會並存,聚焦基本面與政策動向

中美貿易戰的升溫,使地緣政治風險再次成為市場焦點,短期波動加劇難以避免。然而,美中雙方亦可能藉此為未來談判創造空間,川習會是否成行將成為市場觀察指標。

在此不確定性中,台積電等具備技術領先與訂單能見度的企業法說內容,將有助市場重新評估科技股的中長期價值。加上台股基本面強勁,獲利與營收齊創新高,短期雖有震盪,但長期仍具上行動能。

投資人可在審慎評估政策風險與企業基本面後,分批布局具備成長潛力的科技與傳產優質標的,掌握AI浪潮與景氣循環共振所帶來的投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