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引爆企業擴張潮 台商回流推升商辦廠辦總銷破5,000億元創新高

商辦廠辦市場大爆發 總銷破5,000億創新高

近兩年,台灣商辦與廠辦市場呈現歷史性的成長曲線。據宏大國際資產統計,自2023年至2025年間,全台至少有12家大型建商投入總銷破百億元的商辦、廠辦推案,合計總銷金額超過5,000億元,寫下國內商用不動產史上的新紀錄。

在這波成長浪潮中,興富發(2542)集團動作最為積極,北、中、南皆有布局,總推案量突破1,000億元;中石化旗下鼎越開發的「京華廣場」單案更上看1,000億元;潤泰新約900億元、中悅約800億元,華固、長虹也各有500億元以上案量。這些數據顯示,過去幾乎被住宅案壟斷的市場結構,正快速轉向「商用不動產」的新戰場。


四大驅動力推升需求 AI與台商回流是主軸

專家分析,本輪商辦與廠辦市場爆發,背後主要有四股力量交織而成:台商回流、企業汰舊換新、AI產業擴張,以及電商物流布局

一、台商回流投資 帶動新一波設廠潮

自美中貿易戰以來,台商回流趨勢明顯。政府推出多項優惠措施吸引製造業資金返台設廠,並帶動新興工業區與商辦需求上升。回流企業不僅需要新廠房,還需配套的研發總部與行政辦公空間,形成「商辦+廠辦」雙軌需求。

以桃園、新竹、台中等區為例,廠辦產品銷售熱絡,部分園區甚至出現一案難求的情況。業界指出,回流台商多屬科技製造或電子零組件產業,對空間規格要求高,願意支付較高單價購置,進一步拉抬整體市場價格。

二、企業汰舊換新 提升辦公與廠區品質

過去30年間,許多企業仍使用老舊辦公大樓或工業廠區。隨著 ESG 永續意識抬頭、政府對建築節能要求提升,企業開始汰換舊有設施。此舉不僅提升工作環境,也降低能源成本。

建商嗅到商機,紛紛投入中大型商辦開發。興富發建設業務部副總陳秋偉指出,企業對新型辦公大樓需求顯著增加,尤其科技業與製造業龍頭紛紛尋求「可擴張、可整合研發與營運」的空間型態。這波汰舊換新潮,也讓商辦市場更趨活絡。

三、AI產業崛起 帶動科技園區擴張

AI產業的蓬勃發展,是近年推升商辦需求的最大催化劑。隨著輝達(NVIDIA)確定進駐北士科園區,AI供應鏈企業爭相卡位。從IC設計、伺服器組裝到AI應用開發業者,紛紛尋求辦公與研發空間,促使北士科、新莊副都心、南港、竹科周邊等區域商辦價格節節攀升。

以興富發集團的新莊副都心案「國家壹號廣場」為例,總銷300億元,預計2025年12月正式開案。陳秋偉透露,已接洽的百餘組客戶中,高達五成來自AI產業相關企業,顯示AI浪潮已實質改變市場結構。

四、電商與物流業強勢拓點 南北布局帶動倉儲需求

隨著網購滲透率逐年提高,電商與物流業持續擴張營運據點。從北台灣的林口、桃園,到中部的烏日、高鐵特區,再到南部的高雄楠梓與路竹,皆成為倉儲與物流中心熱區。

倉儲型廠辦需求量持續攀升,小至數百坪,大至上萬坪的物流中心不斷釋出。業界指出,電商業者傾向自購產權以降低租金成本,加上新建廠辦具備高度彈性設計,使這類產品成為投資市場新寵。


建商積極卡位 商用不動產成新主戰場

興富發集團領頭衝鋒 商辦案量首度超越住宅

興富發集團是近年商辦推案最積極的建商之一。陳秋偉指出,集團三、四年前即洞察商辦市場轉折,推案重心逐漸從住宅移向商辦。2024年起,興富發集團商辦推案量正式超越住宅,現有銷售案量約1,100億元,其中商辦占七成。

除了新莊副都心的「國家壹號廣場」,興富發也在台中、台南布局多項辦公與廠辦案,展現長期深耕決心。集團預估,隨著AI供應鏈成形與外資企業進駐,商辦市場仍具強大成長潛力。

北中南百億案齊發 開發商競相布局

除興富發外,中石化旗下鼎越開發的「京華廣場」單案即高達千億元;潤泰新與中悅推案量分別達900億元與800億元;華固、長虹建設亦各有500億元以上商辦產品待售。

這些指標案多選址於都會核心或新興商圈,例如南港、內科、新莊副都心與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分析師指出,這些區域擁有交通與產業聚落優勢,成為企業選擇新總部的首選地段。


市場展望:AI+物流雙引擎 商辦熱潮將續航

產業需求強勁 交易動能穩定

專家預期,今明兩年商辦、工業廠房與廠辦市場將持續維持高檔。由於企業營運擴張與AI產業持續吸金,商用不動產交易量可望穩步成長。

根據市場觀察,投資型買盤仍集中在地段佳、規模大的新式商辦大樓,尤其具備「低碳建築」、「智慧能源管理」等特色的建案最受青睞。這不僅符合ESG潮流,也能為企業形象加分。

建商策略轉向 商辦成資金新避風港

過去多數建商以住宅為主要收益來源,但在房價高檔、政策調控頻繁下,商用不動產反而成為穩健的資金去處。商辦產品具長期出租收益潛力、抗通膨特性強,加上租金報酬穩定,吸引不少壽險公司與法人機構加入投資行列。

部分建商甚至規劃「自持+銷售」雙軌策略,一方面確保穩定現金流,一方面掌握市場彈性。這種經營模式已成為未來商辦市場的重要趨勢。


結語:從住宅轉向商用 台灣不動產市場結構新時代來臨

總體而言,商辦與廠辦市場的總銷突破5,000億元,不僅是數字上的紀錄,更象徵著台灣不動產結構的轉型。AI產業與台商回流帶動企業規模擴張,電商與物流需求推波助瀾,建商因應趨勢調整戰略,讓過去相對冷門的商用不動產,一成為市場焦點。

展望未來,在科技與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台灣商辦、工業廠房、廠辦市場仍有廣大成長空間。對開發商而言,誰能精準掌握企業需求、打造符合產業升級的空間產品,誰就能在這場5,000億級的商辦廠辦浪潮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