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 2 天前 點閱: 19 銅鑼土資場開發案無共識:地方憂環境風險、業者強調高標準地方高度關注的大矽谷土資場計畫位於苗栗縣銅鑼鄉與通霄鎮交界的「大矽谷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開發案,自提出以來便備受各界矚目。基地佔地約 28.5 公頃,規劃可提供約 300 萬立方公尺的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量,並設定每日最大填埋量 2000 立方公尺。由於苗栗地形多丘陵,且鄉鎮多倚賴地下水,因此任何大規模堆置工程都容易引發地方關切。這場環評前公開說明會在九湖社區活動中心舉行,場內湧入超過百名民眾,地方人士與議員到場聲援。居民手持標語、外掛布條,氣氛緊繃。全場幾乎一致喊出反對聲音,認為此案對環境、地下水資源及生活品質的衝擊可能難以承受。地方民意代表如縣議員黃芳椿、黎尚安及多名鄉民代表亦到場表態,認為土資場開發將對地方造成負債而非發展契機,呼籲政府與業者重視居民心聲,重新思考選址。居民疑慮:地下水安全、生態風險與生活品質衝擊「爭取自來水多年無果,卻來了土資場」的憤怒銅鑼鄉許多村落多年來努力爭取自來水建設,但仍未獲全面改善。居民以地下水作為主要飲用來源,使得土資場可能造成的污染風險更顯敏感。理事長鍾文湧及樟樹村前村長林貴金直言,居民飲水安全是「不能妥協的底線」。他們擔心若營建剩餘土石中混入雜質、重金屬或廢棄物,滲入地下水後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再加上基地位於土石流潛勢區,一旦強降雨或地震發生,災害風險將成倍放大。土石流、地震與地形風險的交互作用由於苗栗地區山坡多、土質鬆軟,遇到極端氣候往往易發生坍方或土石流。居民質疑,若填埋高達數百萬立方公尺的土石,是否會使原本的自然山谷承受超荷重?這些都讓地方對安全性抱持高度疑慮。居民也指出,過去台灣多起土石方場造成的災害案例,使他們對「高標準承諾」缺乏信任。尤其面對每年愈加頻繁的豪雨與地震,若土石方堆置區出現邊坡滑動或潰堤,周遭村落恐首當其衝。大型車輛、噪音與揚塵:生活品質的必然衝擊?除了地質與水資源問題,居民最直觀的不滿來自噪音、灰塵與車流問題。土資場每日運輸量大,大型工程車輛進出勢必增加:◆產生揚塵、影響呼吸健康◆造成噪音污染◆道路安全風險升高◆周邊環境景觀遭破壞「我們抗爭到底!」鄉民代表會主席林九炲表示,銅鑼鄉以靜謐與山水景色著稱,居民不願因一座土資場而失去宜居環境。他也要求會議紀錄應詳實記載人民反對的態度。業者回應:強調全面強化環保防災與地方回饋基地條件、規模縮減與生態補償措施面對各方質疑,業者在會議中也提出多項說明。首先,他們指出該場址位於天然山谷地,原本即為雜樹林地,平均深度達 60 公尺,且距離最近社區至少 600 公尺以上。此次實際開發面積為 16.44 公頃,另有 12.06 公頃為未擾動區域。值得注意的是,業者宣稱已將原規畫填埋量從 600 萬立方公尺縮減為 300 萬立方公尺,顯示其願意降低規模,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為了回饋生態,業者也提出「補償石虎棲地」的規劃,加租 6.14 公頃土地作為生態補償區,面積甚至大於實際開發面積。此外,未來復育人工造林 3 萬 2000 棵樹,包括樟樹、相思樹與肖楠等,有助於提升碳吸存量,預估可讓碳排吸收量增加 30 倍。高規格防災與環境管理:業者承諾「比法規更嚴」業者強調,此案將比現行法規更嚴格,包括:◆設置 兩道攔砂壩,提升防災能力◆邊坡穩定分析 安全值提高 20%◆上游 1 座、下游 2 座 地下水監測水井◆垃圾與土石加工屬 密閉廠房 作業◆架設 防塵網、防噪音板◆進出動線規劃 不經住家此外,業者也提出地方回饋方案,包括協助推動自來水申裝、補助樟樹村與九湖村老人照護、文化康樂活動與獎助學金等,希望取得居民支持。結語:環境正義下的發展與保護,仍需公共討論與社會信任銅鑼土資場開發案的爭議,再度突顯台灣在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護間的矛盾。業者雖提出多項高於標準的防災環保措施,但居民的長年困境與環境風險意識,使其難以接受此開發案落腳在家園附近。雙方的立場差距,不只來自資料與技術論證,更源於信任問題:居民是否能相信承諾?政府是否能有效監督?開發後若出現風險,誰來承擔?最終,如何在地方發展需求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仍需透過更多公開透明的資訊、科學評估與社會對話,才能找到真正「可行又可接受」的道路。銅鑼土資場開發案目前仍無共識,但也反映出台灣社會正逐漸重視環境正義與居民參與,這或許是未來土地政策中最重要的進展之一。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