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不在大矽谷範圍卻成廢土終站?上游集水區擬設土資場惹議

銅鑼鄉擬設新土資場引爆爭議:居民憂心「變大矽谷廢土場」

苗栗縣銅鑼鄉再次面臨大型開發設置廢棄土石方堆置場的計畫。大矽谷土石資源公司日前於九湖村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環評書製作前的說明會,介紹其在大興善寺旁設置土資場的規劃。該區林木蓊鬱、土地原始自然,但在公司規劃下將成為全台各縣市及「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的建設廢土填埋場。

然而,說明會現場氣氛緊繃。居民、公所代表、民代紛紛表達反對,指出此案可能造成地下水汙染、空氣品質惡化、交通壅塞與環境安全問題。


業者說明:「可容納三百萬方、採梯田式造林」強調保育與管理

業者強調此土資場為中央及地方工程的重要配套,需要大量且穩定的土方處理空間,以因應桃竹苗地區重大建設需求。

業者提出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大規模填埋容量

◆規劃可容納 300 萬立方公尺 廢棄土石方。

將成為桃竹苗大矽谷工程、以及其他縣市建設的廢土處理場。

2. 總面積 28 公頃、保留至少 42% 保育區

業者宣稱將預留近半區域作為保育用途,以「確保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3. 採梯田式填埋並後續造林

計畫強調復育與綠化,使地景最終回復接近自然狀態。

4. 管制施工與運輸行為

◆嚴格限制施工範圍與運輸路線。

禁止夜間施工。

控制噪音、震動與揚塵。

業者表示會「讓地方安心」,然而這些承諾無法化解居民疑慮,甚至遭到多位地方人士當場質疑。


居民與民代質疑:地下水、生態、交通、空氣都可能受害

地方人士普遍不信任業者的評估與承諾,反對理由極具在地性且具體。

一、地下水汙染疑慮:高地地形、水源敏感區

鄉代張淑珍指出九湖村地勢較高,自來水設施推動困難,居民高度依賴地下水,一旦土資場造成滲流汙染,後果難以挽回。

更嚴重的是,公所指出基地位於土石流潛勢區的上游集水區,任何水土保持失效或土方滑落,都可能威脅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環評資料不實疑慮:一公里無住家?居民怒指距離僅 800 公尺

業者環評書稱「一公里內無住家」,卻被地方人士批為「不實、避重就輕」。

事實上距離場址僅 800 公尺 內就有一整個社區。

三、空氣品質與噪音:破碎作業恐成粉塵來源

根據環評說明,第三期工程將引入 破碎設施,這意味著:

大量揚塵

噪音與震動

機具重車頻繁進出

張淑珍憂心:「這裡風大,一揚塵就是整個山城都吃土。」

四、道路負擔:三百萬方土方載運恐壓垮地方道路

公所指出:

300 萬立方公尺土方載運量是「天量」

當地道路本就狹窄,將承受巨大負擔

恐造成交通、噪音與道路破損成本轉嫁到公部門

五、銅鑼已有四處土資場:居民怒問「為何都往我們這裡堆?」

銅鑼鄉目前已有 4 座土資場,是苗栗最多的鄉鎮。

代表會主席 林九炲強調:

「銅鑼根本不是大矽谷計畫範圍,卻要收全台的廢土?這不合理。」

他直批若再增設一處,銅鑼等於被定位為「大矽谷廢土後花園」。

六、生態破壞:現況林木蓊鬱,為何硬要開發?

鄉代 徐裕逢表示基地目前植被茂密,具有生態價值,強烈建議另覓場址。

議員 黃芳椿黎尚安也都表示會與鄉民站在一起,要求業者完整記錄反對意見,並在後續程序中反映到底。


衝突核心:地方承受環境風險、卻非計畫受益者

從居民意見可看出,反對的核心不只是「環境疑慮」,而是 區域正義問題

銅鑼不在大矽谷計畫範圍

卻被要求處理可能來自桃園、新竹、苗栗等地的廢棄土石方。

地方承擔風險、外地獲得利益

—這讓許多居民覺得極不公平。

對多數生活在山城的銅鑼鄉民而言,乾淨水源與自然環境,是生活不可替代的基礎,一旦被破壞,無法用任何補償彌補。


結語|地方要求重新選址:銅鑼不該成為「大矽谷廢土終站」

銅鑼鄉大興善寺旁擬設土資場一案,揭露了大型建設與地方環境保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儘管業者提出保育區、造林與管理措施的承諾,但地方普遍不信任,認為此規模的土石方處理將對上游集水區水源、山區道路、生態環境與居民居住品質造成不可逆的衝擊。

銅鑼已經承擔全縣最多的土資場,居民認為「已經夠多了」。此案不僅是環保議題,更是一場涉及地方公平、生活品質與區域發展定位的深層討論。

未來此案將進入正式環評階段,居民與民代均表明將持續反對,捍衛家園。社會也將持續關注,銅鑼會否如民意所願,免於成為「大矽谷廢土的最終收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