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消費者信心止跌回升 關稅陰影籠罩經濟前景

台灣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小幅回升 終止九連跌

股市信心反彈 成為本月唯一亮點

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資料,114年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64.38點,較上月增加0.68點,結束從2023年10月以來的連續九個月下跌走勢,雖止跌回升,但整體變動幅度有限,仍處於歷史低檔。

在六項子指標中,僅有兩項出現上升:「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與「未來半年物價水準」。尤其投資股票信心出現明顯反彈,本月來到29.11點,較上月上升5.15點,是此次調查中變化最顯著的指標。

這波信心回升背後,主因來自於台股表現亮眼,尤其加權指數突破23,000點關卡。台積電股價強勢上漲,是主要推升因素之一,市場分析指出,輝達(NVIDIA)重啟H20晶片對中國出口,連帶帶動台積電產能需求回升,對台股信心形成支撐。

然而,即便股市信心反彈,整體指數仍低於30點,反映出多數民眾對股市仍持保守態度。專家表示:「這代表大多數人仍未準備進場投資。」

關稅與景氣不確定性壓抑家庭與經濟信心

家庭經濟與國內景氣指標雙創一年新低

儘管股市帶動短期信心回升,但整體經濟氛圍仍籠罩不確定性。「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指標本月為80.65點,下降0.46點;「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為76.65點,下降0.41點,雙雙創下近一年來新低。

尤其家庭經濟狀況指數連續走弱,顯示民眾對於收入成長與生活開支的掌握力下降。這也反映在「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的意願上,本月調查僅96.57點,創下2021年7月以來的最低點,反映民眾對高價商品的消費力道大幅收縮。

關稅談判與台幣升值成企業經營痛點

國內產業當前正面臨關稅壓力與匯損雙重挑戰。尤其是工具機、機械設備等傳統產業,因出口市場受到美中貿易摩擦波及,加上台幣升值導致匯損,許多業者已開始減產甚至放無薪假。

根據調查分析,如果美國與台灣關稅協商未能順利、稅率高於20%,台灣出口企業將難以競爭,勢必衝擊就業市場,進而影響家庭支出與整體內需。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最新宣佈將部分產品關稅下調至15%,顯示全球貿易壓力稍有緩解,但美方與台灣的談判仍未定案。台灣目前原始關稅稅率高達32%,若最終僅降至20%-25%,仍將對多數出口產業造成不小壓力。


房市與就業信心低迷 長期風險仍待觀察

房市買氣持續走弱 資產配置趨於保守

在房地產方面,7月「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數為94.48點,創下自2020年8月以來的新低。儘管央行未明確升息,但高房價與景氣不明,仍讓許多民眾選擇觀望。

目前台灣房市已明顯從去年底的高峰回落,交易量萎縮、成交價格出現鬆動,顯示資產配置正轉向保守。除了買房信心低迷外,建商對未來市場也呈現審慎態度,多數建案延後推出或降價促銷,房市轉冷跡象明顯。

就業市場承壓 企業信心下滑恐影響民生消費

此外,「未來半年就業機會」指標為70.53點,較上月下降0.18點,延續疲弱走勢。雖幅度不大,但長期來看,若關稅與出口問題未獲改善,企業將進一步裁員或凍結招募,勢將對內需市場造成壓力。

目前已有部分產業啟動無薪假機制,尤其是外銷導向的製造業首當其衝。這一趨勢若持續惡化,民間消費將受到連鎖反應,進而影響GDP成長。


結語:信心回升非轉折 關稅壓力仍為關鍵風險

本次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雖終止連續九個月下滑,短期內稍有回穩跡象,但整體信心依舊疲弱,尤以家庭經濟與國內景氣的展望最為悲觀。股市信心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市場的利多消息,但無法掩蓋實體經濟面臨的深層壓力。

關稅談判進展、全球貿易趨勢、台幣走勢以及產業接單狀況,將是未來幾個月影響消費者信心的關鍵因素。若未來半年內關稅政策明朗化、產業重啟成長動能,才有可能實質改善家庭與企業對未來的預期。

總體而言,此次止跌並非趨勢反轉,僅反映短期市場情緒回穩。政府與產業需密切關注全球經貿情勢變化,加強內需政策支撐,方能在風險壓力下穩住經濟與民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