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市值突破30兆!川普晶片關稅政策推升股價創新高

川普晶片政策震撼市場:非美製造晶片課徵100%關稅

川普祭出強硬措施重塑晶片供應鏈

在即將進入美國總統選舉的敏感時刻,川普再度拋出重磅經濟政策:所有進口至美國的晶片與半導體產品,將被課徵100%的關稅。他強調此舉目的是保護美國本土晶片製造業,並抑制對亞洲、特別是中國與台灣的過度依賴。

然而川普政策中亦留有彈性空間,若企業已承諾或正在美國設廠,則可豁免該項關稅。這使得那些積極布局美國的半導體企業,成為政策最大受益者。

台積電成關稅豁免主要受惠者

台積電多年來積極進行國際化佈局,尤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已達數百億美元。市場普遍預期,台積電將完全符合豁免資格,免於遭受新關稅衝擊,反而在競爭對手受到稅負壓力下,取得更高市佔優勢。

投資人對台積電未來在美國的增產能力與政策安全感到樂觀,成為此波股價飆漲的主要催化劑。


台積電股價創歷史新高 市值正式突破30兆

盤中大漲至1180元 市值暴增逾1.4兆元

消息公布後,市場反應極為熱烈。台積電(TSMC)盤中股價飆升至1180元,創歷史新高,單日漲幅達4.89%,漲幅相當於55元,市值一舉增加1.42兆元,正式突破新台幣30兆元整數大關,來到30.6兆元

這不僅是台積電歷史上的關鍵里程碑,也象徵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先地位再次被肯定。

對台股貢獻超過400點 帶動指數狂飆

單日漲幅對台股加權指數貢獻達441點,可見台積電對整體市場影響之鉅。法人指出,權值股的強勢表現不僅提升指數,也提振市場信心,吸引更多內外資資金回流台股。


美國設廠藍圖完整曝光:六座晶圓廠、兩座封裝廠、研發中心

總投資達1650億美元 規模空前

台積電早於數年前即展開美國布局,原定投資金額已在2023年初達到650億美元,但隨著AI與客戶需求持續攀升,今年3月宣布將額外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達1650億美元,成為台積電海外最大建廠計畫。

各晶圓廠建設進度與製程如下:

第一座晶圓廠(4奈米)

地點:亞利桑那州

已於2024年第4季量產

主要供應AI、高效能運算客戶需求

第二座晶圓廠(3奈米)

◆建設完成,量產時間提前

滿足AI加速器與智慧裝置晶片

第三座晶圓廠(2奈米/A16)

◆規劃中,將依客戶需求提前時程

回應生成式AI與雲端市場快速成長

第四至第六座晶圓廠

◆將採用2奈米以下更先進製程(細節未公布)

建設計畫將依市場與客戶需求調整

其他設施:

◆2座先進封裝廠:配合先進製程晶片,強化完整供應鏈

1間研發中心:聚焦次世代製程與材料研發

電子供應鏈同步受惠 權值與設備股全面強漲

權值股表現搶眼

受到台積電股價激勵,聯發科、鴻海、台達電、日月光投控等大型電子權值股全面上漲。市場對AI、高階晶片需求信心強烈,加上美國關稅政策排擠效應,預期這些企業未來將受惠於訂單轉單效應。

台積電供應鏈火熱 漲停潮湧現

設備與材料供應商同步受惠,包括:

漢唐(910元):鎖漲停

弘塑(1465元):觸及漲停

帆宣(220.5元):漲停

志聖、辛耘:持續走高

法人分析,這些企業將直接參與亞利桑那新廠設備安裝、維護與技術供應,未來數年訂單動能將持續增強


AI與先進製程推動台積電長期價值

AI需求推升先進製程需求

生成式AI應用爆發,如ChatGPT、Sora、Gemini、Claude等平台持續吸引資金與使用者,背後的高效能晶片需求自然大量成長。這些AI模型背後的晶片大多數來自台積電生產的5奈米、4奈米甚至3奈米製程

隨著2奈米與A16製程陸續準備進入量產階段,台積電在全球AI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將更難以撼動。

美國建廠助穩全球客戶信心

對於像蘋果、NVIDIA、AMD等企業來說,能確保晶片在政治風險相對較低的環境中生產,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考量。

台積電在美國落地生產,不僅降低地緣風險,也加深與客戶長期合作關係,建立起「供應鏈信任護城河」。


結語:台積電站上30兆市值 邁向全球晶片霸主地位

川普的關稅政策雖具爭議,但不可否認它重塑了全球晶片供應鏈格局。台積電在這場政治與經濟的風暴中,靠著先前對美國投資的前瞻性決策,成功化風險為機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市值突破30兆元,不只是數字的突破,更代表台積電作為全球高科技產業核心動脈的地位。未來,在AI、車用晶片與高效能運算的多重驅動下,台積電市值朝向40兆、甚至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