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 4 天前 點閱: 25 台灣營造產業逆勢成長的三大支撐動能關稅風暴未影響,內需營造業韌性強隨著美國川普聲勢再起,市場擔憂未來若重新執政,將再啟關稅壁壘與對中貿易緊縮政策,進而擴及全球經濟與出口貿易。面對外部風險,內需為主的營造產業反而顯現出絕對優勢。與製造、出口導向產業不同,營造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來自政府公共工程、地方建設與民間廠辦開發,極少依賴國際市場,因此具備以下三大抗風險特性:三大優勢讓營造族群穩坐防禦型產業寶座1. 不受關稅影響營造業的原物料多數為本地採購或已提前因應國際價格波動調整採購策略。即便部份建材需仰賴進口,關稅變化也可透過合約機制轉嫁成本,對整體營收與獲利影響有限。2. 不受全球經濟影響即使全球經濟放緩,台灣政府仍持續推進公共建設,如軌道交通、科技園區、水環境改善計畫等,加上民間企業積極投資廠辦與研發設施,支撐營造業訂單來源穩定。3. 不受匯率波動影響營造業本地化程度高,收支幾乎皆為新台幣計價,匯率波動對其營運財報衝擊極小,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避險標的之一。三大成長動能齊發,營造廠表現亮眼動能一:最有利標政策推升毛利率自公共工程採購制度改革後,「最有利標」逐步取代以往「最低標」制度。這意味政府在發包時,除了價格,更重視工程品質、履約能力、工期控管等綜合評比。此舉不僅提升整體工程品質,也為營造廠創造更具利潤的經營空間。例如新亞建近年將承攬重心轉向毛利率較高的公共工程,捨棄追求營收量,強調以利潤為導向,讓上半年稅後純益達8,618萬元、年增57.75%,明顯反映政策紅利。動能二:產業旺季+案量高峰來臨每年下半年為台灣營造業傳統旺季,天候穩定有利施工進度推進。同時,政府部門為加速年度預算執行,也會集中在下半年推案、趕工,帶動相關產業同步成長。以達欣工為例,今年上半年來自護國神山(台積電等科技大廠)相關工程承接金額已超過120億元,下半年更進入密集施工階段,工程入帳將進一步放量。動能三:科技與公共建設雙軌推進在AI、半導體、先進封裝等產業快速擴張之際,科技廠辦與研發園區成為營造廠新的營收支柱。根基便受惠於此趨勢,今年前七月合併營收達110.39億元、年增47.71%;稅後純益則高達4.51億元、年增76.14%。同時,公共工程如皇昌的軌道與海事工程,也因技術門檻高、毛利率優,持續吸引訂單與資金。營造四強戰力解析新亞建:聚焦毛利優先的標案策略奏效新亞建上半年稅後純益8,618萬元,EPS明顯提升。公司指出,目前手中合約工程量達670億元,正在進行中的就有超過300億元。該公司轉型策略明確,聚焦於政府標案並重視工期與品質,擺脫過去以價格取勝的低利競標惡性循環。達欣工:科技大廠廠務工程強勁支撐達欣工主力集中於台積電等護國神山客戶,上半年稅後純益6.79億元、EPS為2.61元。護國神山廠務工程占營收比重約6~7成,未來進入下半年趕工旺季後,工程入帳將大幅成長,全年業績仍具成長動能。皇昌:海事與軌道工程雙引擎皇昌上半年營運穩健,承攬項目中,軌道工程與海事工程合計占比高達91%。法人指出,皇昌擁有全台僅兩家之一的自有完整海事工程船隊(38艘以上),在投標與執行力上領先同業,亦因此具備高毛利與競爭優勢,營運展望明朗。根基:科技建廠推動營收倍增根基是此次營造族群中成長最亮眼的業者之一。受惠於晶圓廠與科技園區擴建需求激增,毛利高的科技建廠業務帶動營收、獲利雙雙大幅成長。根基不僅手握多筆重大科技案,更擅長精密工程,能滿足半導體等高標準客戶需求。結語:營造業具防禦性與成長性 雙重優勢吸引資金在全球政經局勢混亂、外貿風險上升的背景下,台灣營造業的防禦性與成長性雙雙凸顯。新亞建、達欣工、皇昌與根基等營造四強憑藉三大動能——最有利標案政策、下半年旺季效應、科技與公共建設齊揚——展現營運潛力與投資吸引力。營造業已不再只是傳統建築產業的代表,而是轉型為結合政府政策與高科技產業的基礎建設核心。面對不確定性風暴,擁有高度本地化、專業工程實力與穩健財務表現的營造廠,無疑是資金在風險市場下的新避風港。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