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 12 小時前 點閱: 13 邁向現代化農村社區:官田社子的土地重劃契機官田區社子農村社區,是典型面臨都市邊陲地區發展困境的例子。這裡長期以來存在土地產權零碎、道路狹小、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不僅民眾生活不便,連垃圾車與消防車進出都困難,災害應變能力不足,更導致人口逐年流失。南市府地政局面對這一現況,積極推動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政策,希望藉由制度性規劃,翻轉農村發展瓶頸,打造更具韌性與永續性的生活環境。重劃背景與規劃進程從農村再生到土地重劃的推動歷程官田社子農村社區於2019年11月通過農村再生計畫,開啟了基礎改善的第一步。隔年,由在地居民提出希望辦理土地重劃的初步意願。市府地政局於2021年展開先期規劃作業,並在2022年完成非都市土地開發許可申請。此許可案最終於2025年5月通過台南市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為重劃作業奠定法定基礎。接下來,地政局將於今年9月中旬召開重劃聽證會,蒐集居民意見並修正重劃計畫書草案,再進行居民重劃意願調查。根據現行法規,若有超過半數的私有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面積同意,重劃案即可報請內政部核准實施。重劃面積與空間配置規劃本次土地重劃區面積為6.69公頃(約20,000坪),規劃相當完整,涵蓋以下公共設施用途:◆綠地與社區公園◆生態滯洪池,兼具景觀與防災功能◆社區活動中心用地◆污水處理設施用地◆社區集貨場用地◆合理寬度道路,暢通交通網絡透過這些規劃,不僅提升公共安全與防災能力,也強化生活機能,吸引人口回流與投資進駐,創造永續農村的基礎。土地重劃的多重效益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最直接的效益是居民生活的改善。道路拓寬與清晰的地籍整理後,垃圾車、救護車、消防車都能更順利通行,災害來臨時也能迅速應變。此外,社區活動中心與綠地公園,提供居民更好的休閒與集會空間,有助於凝聚社區意識。公共設施與社區意象整合設計本次重劃案並非僅著眼於「硬體建設」,更強調「軟性的社區意象與文化內涵」。地政局表示,規劃團隊將社區歷史、地方特色與生態理念融入設計中,使每一處設施不僅是功能性的存在,更能講述地方故事,保存文化記憶。結合生態與防災概念,強化永續性重劃規劃中也納入氣候調適與永續發展思維。例如設置生態滯洪池,可在豪雨時吸收逕流,平時則可作為景觀水池與生態棲地,兼顧景觀與功能性。污水處理設施則協助改善水質與公共衛生,符合現代化農村發展的要求。居民參與與決策透明的重要性土地重劃成敗的關鍵,在於居民參與程度與共識建立。地政局此次強調以「公開透明」與「居民參與」為原則。重劃聽證會將是讓居民了解規劃、表達意見的重要場合,而後續的重劃意願調查則是民主決策的體現。透過聽證與問卷調查機制,當地居民有機會參與社區規劃過程,並在理解政策目標與自身權益的前提下,做出理性選擇,確保土地重劃真正符合多數民意。打造兼具生態、人文與生活機能的農村新風貌官田社子社區的土地重劃計畫,不僅是基礎建設升級工程,更是社區生活模式轉型的契機。地政局希望藉此打造:◆宜居生活空間:完善道路與休閒設施,提升居民日常便利性。◆生態共融環境:結合綠地與滯洪池設計,與自然共處。◆文化特色農村:保留地方特色,呈現獨特農村意象。未來若計畫成功落實,社子農村社區將成為台南市農村再生與土地重劃融合的示範點,進一步帶動其他社區仿效。結語:翻轉農村發展新篇章,從社子開始土地重劃不僅是土地配置的改變,更是農村社區邁向永續與現代化的關鍵一步。官田區社子農村社區的重劃案,從農村再生、居民參與、到結合生態與文化的整體設計,顯示出台南市政府推動農村振興的決心。接下來的重劃聽證會,將是政策與民意對話的舞台。居民的支持與參與,將決定社子的未來風貌。期待這場土地重劃計畫,能為官田地區樹立新典範,翻轉農村發展困境,為下一代打造一個宜居、安全、永續的生活家園。 圖片來源: 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