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 4 天前 點閱: 42 「桃竹苗大矽谷」願景的推動困境地方首長同聲疾呼:中央應加速規劃落實在10月9日舉行的第11次「園縣市高峰會」上,新竹縣長楊文科率先發言,批評「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喊了多年,卻始終未見實質作為。他直言:「到現在還只是聽見樓梯聲,卻沒看到人下來。」楊縣長表示,竹苗三縣市在土地整合、公共建設、產業招商等方面苦苦支撐,若中央持續缺乏明確方向與支持,地方的努力恐怕難以持久。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則進一步指出,「桃竹苗大矽谷」不僅是地方發展的關鍵命脈,更攸關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他強調,要落實這項宏觀計畫,中央必須提出「系統性、可執行、具體的整體規劃」,尤其是對於產業用地的供給、交通基礎建設的銜接,以及舊有工業用地的再利用等,都需要統籌處理,並與地方凝聚共識。苗栗縣長鍾東錦也表達高度期待,他指出苗栗雖然在資源上相對薄弱,但若能搭上大矽谷的發展列車,將能有效翻轉產業結構與青年人口外流的困境。他呼籲:「不僅要有規劃,更需要有行動,否則機會將再次流失。」桃竹苗科技廊帶:從想像到落地的落差產業白皮書揭示的「五缺」瓶頸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與園區同業公會也在高峰會中回應地方的呼籲。科管局長胡世民坦言,目前「桃竹苗大矽谷」仍處於土地溝通與規劃初步整合階段,尚未進入執行層面。他指出,土地取得的難度,是當前最大的挑戰之一。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金恭則分享了該會近期發表的《產業白皮書》,該報告深入分析目前台灣科技產業面臨的五大瓶頸,即: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統稱「五缺」。這些問題,不僅制約了園區的擴張,也使得企業在選址與擴產上望而卻步。白皮書中同時呼籲政府重視交通瓶頸,特別是在台鐵、捷運、公路等基礎建設與園區的銜接問題,若不能有效打通交通動脈,企業與人才的流動性將受到限制。產業與區域共榮:推動「大矽谷」的必要行動藍圖產業用地整合:從地方分治走向區域協同新竹縣市和苗栗縣各自面對不同的產業用地挑戰,新竹地區土地高度飽和,產業與住宅用地長期爭奪;苗栗則因地價相對便宜,尚有潛力可供開發,但缺乏基礎設施與資源投入。若能由中央統籌,以「區域整合」的方式推動土地開發,不僅能解決供需不均的問題,也能提升整體規劃效率。這需要跨部會協調,例如由經濟部協助產業規劃,內政部處理土地法規,交通部規劃運輸動線,再與地方政府共同協作,才能真正打破目前的「各自為政」格局。交通建設同步推進:打通科技廊帶的經脈交通建設是推動「大矽谷」最被忽略卻最核心的課題之一。目前桃竹苗三地之間的交通連結並不順暢,高鐵、台鐵、公路系統各自為政,缺乏縱向與橫向整合。若要打造一條真正的「科技廊帶」,應優先考慮以下幾項建設:1.台鐵雙軌電氣化升級及快線設計,縮短竹科與桃園機場、台北的通勤時間。2.捷運與輕軌系統延伸,讓園區員工可輕鬆轉乘通勤。3.國道一號與三號之間的快速道路聯絡線建設,減緩尖峰時段交通壅塞。4.推動智慧交通系統,提升運輸效率並降低碳排放。科技人才與韌性產業鏈的雙軌推進邱臣遠強調,桃竹苗地區的發展潛力深受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支撐,但隨著國際供應鏈重組,以及美中科技戰加劇,台灣必須強化產業韌性與出口實力。這意味著未來「大矽谷」不應只是半導體重鎮,更應向上下游多元產業延伸,尤其是電動車、AI、智慧醫療等新興產業,也需納入規劃。這需要產學合作與跨領域技術整合,並提升在地培育人才的能力,例如:◆擴增科大與研究機構在地據點◆提供青年實習與創業資源◆引進國際研發中心設立分部中央角色不可缺席:系統化推動勢在必行地方政府已展現高度合作與推動意願,從新竹縣市到苗栗縣,甚至桃園市都積極表態,但若中央仍未明確畫出發展藍圖,計畫將停留在空中樓閣。推動「大矽谷」計畫,應由行政院層級主導,成立專責辦公室,統籌各部會與地方協調,並制定明確時程表與KPI。此外,中央應釋出資源,協助地方克服資金與法規障礙,確保計畫有目標、有資源、有推動力。結語:別讓大矽谷成為「大失望」「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寄託了地方政府、產業界與國家未來發展的共同願景,但現階段的推動進度顯然遠遠落後於期望。從地方首長的焦慮與呼籲可見,如果中央再不積極回應並加速整體規劃,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科技走廊,很可能將成為「大失望」。台灣身處國際科技競爭激烈的時代,若不能把握時機整合區域資源,打造出具備韌性與競爭力的產業聚落,終將錯失推動下一個經濟奇蹟的黃金機會。唯有中央與地方攜手,產官學齊力,「大矽谷」的願景,才不會只是樓梯響而無人下來的空談。 圖片來源: 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