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7/30 
游智文
591新建案最新統計,今年第2季七都總銷金額達5,607億元,年減27%;進場個案數395件、戶數逾2.6萬戶,較去年也呈現衰退,不過平均開價及成交單價分別來到61萬、57萬元,雙雙再創單季新高。
591新建案分析,數據顯示多數建商對價格仍有一定想法,消費者想撿便宜,可得再有多點耐性。
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個案、戶數等供給合計為722筆、5.1萬戶,總銷金額為1.02兆元,較去年同期均量縮近2成,顯示在政策及買氣衰退夾擊下,建商推案逐漸「軟手」,目前業界普遍保守,讓全年推案量陷入2兆保衛戰中。
相較供給軟化,民眾最關切的房價仍是硬到不行,591新建案指出,即便市場上陸續有傳出降價,但北部多數仍僅止於個案操作或餘屋去化,多數消費者依舊嘗不到甜頭。
主要是這幾年房市好,建商幾乎都有底氣,除非賣壓太大、急於變現,否則賠錢賣房的機率相當渺茫。如今買賣雙方就像賭氣中的情侶,只有一方願意先低頭,買氣才有機會好轉。
其中新竹最明顯,正上演「建商去哪了」的戲碼,今年上半年總銷合計約295億、推案僅不到1,500戶,遠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為2020年後新低,主要戰區竹北市等核心地段更是完全熄火,僅在外圍地區有零星透天、電梯公寓案。
除此之外,由於缺乏新案維繫熱度,當地平均每周來人僅9組,供需兩端都面臨斷炊窘境。
中南部地區則在限貸令發威、投資客退場,交易量全面失守,建商同樣高掛免戰牌、能延就延,隨著推案進入真空期,三縣市開價、成交價同步修正,其中高雄楠梓、仁武及橋頭等區,過往在台積電(2330)紅利加持下,價量三級跳,如今隨著科技議題效應鈍化,當地從過往排隊、加價搶房的盛況,轉為交易全面停滯不前,對比相當強烈。
北台灣在地段效應發威下,仍有建商勇敢挺進。第2季總銷金額前十大個案中,有8筆集中在雙北,其中量體最大的為北士科廠辦案「華固創滙園區」,總銷高達360億元。
另一熱區南港,亦有「南港國際SKY PARK」等指標案正式公開,實價登錄顯示該案高樓層每坪已突破150萬,區域上僅次於世界明珠。
其他如大安、中正等區也各自有指標案登場,帶動北市開價、成交價突破新高。新北市這次總銷也維持千億元水準,其中在三重、新莊及新店等區都有指標案登場,再加上雙北龐大剛需人口,銷況在各縣市表現相對突出。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