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戰降溫.同步停收靠港費 川力主:關稅手段奏效

發佈日期:2025/11/13  萬敏婉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持續對全球各國帶來影響。例如11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重型卡車加徵25%關稅,這對包辦75%美國重卡進口量的墨西哥,帶來重大打擊,尤其是使用中國低價零組件的重卡車廠,得加緊拓展拉丁美洲市場。川普周一還在白宮重申,關稅是有效的貿易談判工具,並以中國為例,強調藉由關稅才讓美國免於在稀土供應上「挨打」,還透露高關稅已令印度減少採購俄羅斯石油,因此近期有望降低印度關稅並達成貿易協議。但關稅也不是萬靈丹,例如在安世半導體的供應上,仍存在不確定性;稀土議題上,中方更傳出有意實施新管制,恐將影響美方的稀土取得。

作為美國最主要重型卡車來源地、包辦美方總進口量3/4的墨西哥,從11月1日起,得為銷往美國的重型卡車,繳納高達25%的關稅。

CNN記者:「墨西哥的組裝廠現在正努力實現市場多元化,減少對美國出口的依賴,並更加重視在墨西哥當地與整個拉丁美洲的銷售。」

25%的關稅對於墨西哥重卡車廠來說,確實是重大打擊,但主要打擊的對象,恐怕不僅是墨西哥。

因為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簽有「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依據協議,只要零組件在這三地生產的比例達到75%,就可以零關稅進入美國。因此美方的25%重稅,主要針對使用非北美零件的重卡。

只是在墨西哥當地,不少重卡組裝廠,使用的都是來自中國的低價零組件,廠內員工擔憂美方重稅可能會對公司的營運帶來負面影響,公司老總則樂觀認為,透過積極開發拉丁美洲市場,有助緩解關稅打擊。

墨西哥汽車經銷商協會主席 吉列爾莫羅薩萊斯:「根本沒有足夠大的替代市場可以取代美國。」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總統川普從4月初啟動對等關稅政策,並與北京當局藉由推高關稅、稀土管制、高科技管制、中斷農業貿易,以及互相提高港口費用等作法,持續爭鋒相對。

直到上個月底的釜山「川習會」後,美中達成貿戰休兵協議,雙方陸續撤銷貿易管制。

包括北京當局已宣告從11月10日起,大幅降低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的關稅,並暫停對鎵、鍺、銻、石墨等稀土,以及超硬材料,還有鋰電池等產品的出口管制,為期一年;美方則宣布從11月10日起調降對中國的吩坦尼關稅(10%),同時把被中方稱為「穿透規則」的「美國出口黑名單子公司同受限制」規定,暫停實施一年。

雙方最新的貿戰休兵行動,則是同步宣告從11月10日起,暫停對對方靠港船舶收取費用,為期一年。(05.)中國商務部同時還宣告,暫停對南韓「韓華海洋株式會社」五家美國子公司的相關制裁。

美國總統 川普:「讓我為你舉個例子:中國。中國原本要用稀土來打擊我們。所以,如果我不能對中國說:『聽著,如果你要這麼做,我們就對你們徵收158%的關稅。』也就是在當時58%基礎上再加100%關稅。而當時中國反應是立刻打電話來說我們會和平解決。」

川普周一(11月10日)在白宮則以中國為例,力挺自己推動的關稅政策。強調如果沒有關稅作為工具,美國將會只有挨打的份。而且在關稅推動下,不但美國財政能獲得大量關稅收入,還可以藉機開展貿易談判,推動更多國家投資美國。

美國總統 川普:「是中國向美國繳關稅,而不是美國向中國繳關稅,這才是事實。我們談論的是上兆元美元的關稅收入,以及所有流入我國的投資收入。而我們現在擁有的遠不止這些,超過18兆美元。任何國家,即使是歷史上最高的數字,也只是這個數字的一小部分。不論是中國或美國,都是最高。」

川普還強調,關稅做為工具,可以加徵,也能降低。

例如當天他在白宮見證美國駐印度大使的任命,就公開表明即將與印度達成新的貿易協議,關稅同樣在此間扮演重要角色。

美國總統 川普:「目前對印度徵收的關稅非常高,那是因為俄油的關係。而它們(印度)已經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至少已經大幅下降(進口量)。所以是的,我們會讓關稅下調。」

然而,關稅也無法「包治百病」。

例如在涉及荷蘭安世半導體的爭議上,儘管美方已經暫停可能威脅安世經營的「子公司同受制裁規則」,中方也表態願意放行安世中國廠的出口,因此荷蘭當局表明,若中國恢復供貨,將停止對安世的管制。

但仍需要時間確認歐洲車廠是否確實供貨無虞,顯示爭議有明顯降溫,但還未完全結束。

此外在稀土議題上,中方雖然幾乎全面撤銷管制,卻傳出北京當局計畫對稀土出口建立「經驗證最終用戶」新機制,以涉及軍事用途為由,對與美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排除出口,恐將導致美方在關鍵稀土原料取得上,有一定受限。

資料來源:TVBS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