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11/14 
余采瀅、黃寅
房市轉冷、資金緊縮,台中市公有土地標售陷入冰點,市府多次標售公有地,脫標率低於2成,連市區中央市場地上權案也乏人問津。外界建議縮小規模,盤點「小基地」對外招租,取代大面積土地標售。地政局表示,小面積標租可納入評估,另每2年會檢討標售底價。
房產業者分析,傳產出口受匯率與關稅夾擊,景氣疲弱,讓大型BOT與地上權案回收期拉長、投報不明,導致企業觀望。他建議市府應調整權利金、租金分期或給予減免,以重振市場信心。
議員陳文政、黃佳恬等人指出,面對土地市場降溫,市府不應被動等待景氣回溫,應推動「小基地標租」策略,盤點可分割市地,租給中小型餐飲、零售業者,以低門檻方式帶動區域商業機能,撐過房市寒冬。
多數縣市同樣依賴土地活化支撐財政,台中並非特例,議員認為在捷運藍線中央補助縮減情況下,市府更需靈活運用土地,挹注市庫。
地政局長曾國鈞回應,重劃委員會每兩年可檢討配餘地及抵費地底價,另可研議小面積標租策略,作為市地運用的新方向。
房仲業者提醒,雖小基地能靈活運用,但若規畫不明,仍可能受限。以北屯錦村市場為例,土地標租給太子集團興建「太子置地廣場」BOT案,約2610坪,預計2028年完工,結合文創與商業活動,因將與漢神百貨形成新商圈,大筆面積最後未流標,她認為「小基地要成功,仍須明確定位與整體規畫。」
資料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