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9/03 
江睿智
受美國對等關稅及232條款影響,製造業觀望氛圍濃厚,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1)日分析,製造業面臨兩個不確定,一是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關稅不合法,二是關稅轉嫁效果。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為,雖然美國最高法院宣判對等關稅不合法的可能性不低,但依照美國總統川普的性格,一定會想盡辦法繼續推動關稅戰,完全不用期待他會就此偃旗息鼓,到時候關稅談判、稅率可能重新洗牌,又將是新的挑戰。
標普全球昨日公布,台灣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4,連六月低於景氣榮枯分界線;中經院昨日發布的台灣PMI則是連三月緊縮,指數續跌至47.9,是2024年4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製造業前景蒙塵,簡錦漢表示,上半年因有關稅前拉貨潮,PMI表現尚佳,而今拉貨潮結束,製造業情況有點混亂,產業差異愈來愈明顯,半導體先進製程、AI相關依然很不錯,但成熟製程、汽車工業相當低迷。
簡錦漢分析,製造業面臨二個不確定性。首先是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川普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課徵關稅不合法;其次是美國關稅轉嫁效果,有兩種情況,一是調高美國當地售價,將導致美國物價上漲;二是要求供應鏈廠商負擔部分成本,台灣出口廠商利潤下降,兩者都是負面結果。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