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11/18 
黃琮淵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再度喚醒全球對淨零碳排的重視,面對中央「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達35%」的減碳目標,六都已展開一場寧靜革命,針對人口型態,以不同策略推進,甚至進入「從買到用」階段,呈現出政策創意與施政力道的良性競爭。
台北市以穩健制度取勝,是全台唯一「三年期補助計畫」的城市,自2021年起建立長期穩定的補助周期,不怕朝令夕改,並針對新購與汰購族群同步提供萬元補助,補助金額居六都之冠;台北市電動機車市售比達21.5%、普及率9.8%,更是雙雙超越中央設定目標,展現首都在交通減碳上的制度領先與執行力。
新北市幅員廣大,政策以靈活誘因見長,推出「早鳥加碼」與「雙汰舊」機制,鼓勵市民加速淘汰老舊燃油機車。新北市機車總量全國最高,汰購補助疊加雙汰舊加碼後,汰購補助金額居六都之首,並積極布建充換電設施,成為電動車輛數量最多的城市。
桃園市外來人口移入眾多,政策需考量的複雜程度不亞於雙北,主打前瞻思維,動作也非常迅速,2022年即率先補助第二輛電動機車購買,並推出青年、幼兒家庭加碼方案;桃園市更成立「運具低碳化聯盟」,串聯產官學研推動法規與技術優化,從補助走向制度改革,展現全國指標性低碳城市格局。
台中市以「彈性」著稱,是最早放寬汰舊車齡限制的城市,鼓勵四行程車主換購電動機車;今年延續「兒童專案」,並開放曾申請過補助者再次申請,藉此擴大政策廣度,展現回應民意與靈活調整的施政思維。
台南市政策最為突破,除了新購補助金額全台最高,更率先推出電池月租費補貼與電換電方案,針對外送員、青年、幼幼家庭與物流業提供分眾誘因,讓政策更貼近民生。高雄市今年首度針對全市民提供電池月租費補助,最高可達7200元,直接減輕負擔。顯示南二都的政策方向進入「從買到用」的新階段。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